【親子玩家經驗談】如何帶孩子去逛美術館或展覽?

每個人總有自己覺得美的事物,也許是一種風格,也許是一種外在形象,也許是一種感情的交流,或是大自然簡單的變化,這些來自人心中所認定的美,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最佳美,都是值得欣賞之處。

我之所以帶孩子上美術館,除了自身想欣賞別人心中美麗的故事之外,還想帶孩子去看看別人所要傳遞的故事,去觀看每一個值得睜大眼的畫面,我們不是要孩子有藝術感,而是培養孩子自身的美感。

我的孩子在八個月大時進入美術館,我並沒有預先設限她們是個會吵鬧的嬰兒,而事前淘汰她們的觀看權,反倒是大方地推著嬰兒推車進入美術館,我當然還是謹慎,如果孩子一哭啼,馬上就會抱離展場。很幸運的,她們當時的好奇心勝過哭泣的情緒,她們為何物好奇?我記得是一個大她們好幾倍的雕塑品,她們睜大眼,靜靜地觀看,我並沒有打擾她們,站在一旁和她們一起欣賞她們覺得有趣的事物。那一次參觀美術館的經驗,讓我印象很深刻,原來孩子從小就可以和大人一樣,靜靜地對一個事物產生新奇感。

在她們這麼小的時候有了美術館的粗略感受,她們大概不難判斷,這兒是戶外或是室內展場,這兒是玩樂的地方或是安靜的地方,我們觀賞的態度,甚至走路的步伐,孩子都在一點一滴地模仿著,所以我主張讓孩子早一點進入藝術展場,讓孩子感受到美術館的氛圍不同於其他場所,除非大人自己對展覽空間並沒有多大興趣。

美術館(或說是展覽空間)和其他場所的氛圍有何不同?人們帶著欣賞的態度前來,用緩慢的步調觀看作品,不管節奏快慢,雙眼的凝視卻未曾停止過,這之間所凝造出來的氣氛就是孩子感受最大的不同。

欣賞的開始
如果平面的美術作品與動態的展演活動,孩子接受後者的速度會快一些,我們可以從地方性的展演活動開始,不管是交響樂演奏,藝術舞蹈表演、傳統戲曲、或是兒童戲劇都是好的開始,台灣各地的地方文化館常常配合觀光季推出不同的展演活動,你可以帶著孩子進行第一次的初體驗,這些活動孩子通常接受度都很高。

我記得我的孩子看過許多戶外展演的活動,面對交響樂我們討論音樂家故事、介紹樂器;觀賞優人神鼓表演時,我們要她們感覺鼓在心中的感覺;看歌仔戲表演時,傳統戲曲成了認識台灣最好的橋樑;看兒童戲劇表演時,我們和主角一起跟著鋪陳故事。這些只要和孩子一起共樂,幾乎都能勾起孩子的興趣。

有了觀賞展演的經驗後,我們可以再帶著孩子進入靜態的展演空間,一開始建議從互動性的作品開始(或是兒童美術館開始),而互動性的作品當中,又以影像作品最吸引孩子的目光,孩子會與作品做雙向的互動而樂在其中。

若是觀賞平面作品別冠以專有名詞來搗亂孩子的想像力,孩子想看的就是他有興趣之處,而這往往只是一個可愛的角落,或是一個吸引他的小局部,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像眼前這幅畫生動的故事。「你看,這兒畫了一隻螞蟻耶。」「你看,天空是紅色的,它生氣了嗎?」對作品產生好感,才能有繼續往前看下一件作品的動力。

大人該做些什麼嗎?
出發前可以向孩子預告即將到美術館去,告訴他那兒不像在戶外場所,是不可以嬉鬧跑跳的,必須降低音量,除此之外,除非是特別標示的互動性作品,不然都要尊重藝術作品不能隨意觸碰,不能跨越地上的跨越線,這些都是看展的基本禮儀。大孩子則可以在出發前預告看展的作品或介紹藝術家,這些都能幫助孩子進入展場有個過度的心情轉換。

參觀過後大人可以回想孩子在看展過程中較有興趣的作品,再一次對話,引發孩子的討論,加深他的印象。我習慣和孩子看展過後,會常常提起部分作品,若在共讀童書裡看到類似的繪畫風格,也會刻意回溯當時的看展回憶。有時我們甚至會畫一幅畫,讓孩子畫今日看展的日記畫,當然大人不能以高標準去評量他的畫畫內容,不管孩子畫的內容為何,都要為他的紀錄打高分。

大人放鬆心情看展去
別把藝術看的太崇高,請以一顆平常心進入展場,就如自己欣賞美景一樣,如果大人進入展場緊張兮兮,孩子也會對這個空間感到不安,給自己彈性的決定權,十分鐘的看展也可以,一小時也不錯,別奢望一次看完所有的作品,選擇一個展廳或是一個藝術家作品,慢慢地放鬆心情,和孩子從容的進入美術館。

文/一開始就不孤單部落格 Selena

一開始就不孤單:http://blog.roodo.com/zozoyoyo2 (華文部落格親子家庭類首獎)

【璇璇好孕到】部落格聯播

送來~隨機文章篇

鴻海總裁郭台銘妻子曾馨瑩剖腹貼玻尿酸

求子秘方-好孕(運)棉篇
 
我的待產包【圖+文】

孕婦不好睡怎麼辦?

很實用的懷孕注意事項

2011年媽媽手冊換贈品

《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,別忘了推推,讓更多人閱讀喲!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qq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