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痔瘡跟著懷孕來
孕婦為何易「得痔」?因荷爾蒙分泌,使肛門附近血管充血,加上子宮壓迫血管,使血液充塞肛門附近的靜脈,就形成痔瘡了。下肢的靜脈膨脹彎曲稱做「下肢靜脈曲張」,直腸肛門的靜脈膨脹彎曲則稱做「痔瘡」。
人類的祖先捨棄四肢爬行改用後肢直立行走後,雖然因多出雙手而使文明往前不斷的推進,但也使人類開始得到一種其他四肢爬行的動物所不會罹患的疾病-痔瘡。痔瘡可以說是人類直立行走所付出的代價之一,婦女生產不易,飽受痛苦則是另一代價。
懷孕末期可能最嚴重
一般來說,痔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罹患機率,相同地,罹患程度亦日趨嚴重。婦女「得痔」,除了年齡因素外,懷孕生產是另一個重要的關鍵。
有許多婦女在懷孕前,可能不知「痔瘡」是何物,但懷孕後,由於荷爾蒙的分泌,使得肛門附近的血管因鬆弛而充血腫大,再加上懷孕時膨大的子宮壓迫血管,使下半身的血液回流不良,而充塞在肛門附近的靜脈,因此孕婦很容易出現痔瘡。如果再有便秘的話,無異是火上添油了。
孕婦的痔瘡通常會隨著懷孕月數的增加而變得更嚴重,在懷孕最末期或生產時達到最高點,生產時,胎兒下推的作用力,甚至可能使直腸自肛門脫出,而形成所謂的「脫肛」。
痔瘡的辨識和預防
大部分孕婦的痔瘡沒有症狀,常在洗澡時觸摸到肛門附近有肉狀凸起或腫塊,到醫院檢查時才知道是痔瘡。有些比較嚴重的個案則可能會有疼痛或出血現象。有時,孕婦以為痔瘡的出血是陰道出血而緊張害怕,這只要到醫院做檢查,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。
孕婦如果想避免或減少痔瘡的發生,必須注意下列幾點:
‧生活規律,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。
‧勿久坐或久站。
‧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。
‧多攝食富含纖維質的水果與蔬菜,多喝水,以避免便秘。
‧必要時,可由醫師處方服用溫和的軟便劑。
懷孕期間不應施行手術
若不幸在懷孕期間痔瘡嚴重而造成疼痛或不適,可以利用溫水坐浴或使用痔瘡軟膏來減輕痛苦,但必須選用不會傷害胎兒的軟膏。
一般來說,懷孕期間不是施行痔瘡手術的適當時機。生產後,許多產婦的痔瘡會逐漸減輕消退。因此,生產滿月後再來決定是否接受手術比較恰當。
(本文摘錄自詹益宏醫師著作《從懷孕到分娩》)
《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,別忘了推推,讓更多人閱讀喲!》v